时间:2021-06-18 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:甄雪燕 梁永宣
作品由董竟成创作,薛永年题款,李俊峰提供。
“儒之门户分于宋,医之门户分于金元。”这是清代纪晓岚在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中的一句评语。意思是说,宋代儒学打破了汉代经学的发展局面,出现了门户之分。受此影响,金元时期的医学界也出现了学术流派百花齐放、争奇斗艳的局面,形成了金元时代的医家争鸣。拉开金元医家争鸣大幕的领军人物就是河间学派的开山鼻祖刘完素。
“高尚先生”刘完素
刘完素(1110—1200)出生在河北省肃宁县,他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。三岁时,家乡发生水患,刘完素便跟随母亲迁居至河间,后人多敬称他为刘河间。幼年时,刘完素的母亲患病,因为无钱付诊费,他连续三次都没有请到医生,最终因延误了治疗时机而导致母亲病故。刘完素幼年丧父后便与母亲相依为命,感情极为深厚,母亲的离世对刘完素的打击很大。此后,刘完素便立志要成为一名解救百姓疾苦的医生。而且,他幼年时曾读到北宋名医钱乙的事迹,对其非常仰慕,钱乙的人生经历也深深激励着他,令他下定决心以医术济世救人。
据传,刘完素为了学习医学而云游四方,后来遇到“异人”陈先生,便跟随他学习医术。一天,陈先生与刘完素饮酒,刘完素大醉后昏睡,陈先生于梦境中传授给他医术,酒醒后刘完素便洞达医理,诊病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。当然,这也许只是后人为了称颂刘完素而杜撰出来的神话故事,因为名医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打造出来的,刘完素之所以能成为苍生大医,背后是朝勤夕思、手不释卷的刻苦攻读和大量的临床实践。
青年时期的刘完素在自学了许多医著后,始终认为这些都不是医学的真谛。他在25岁时开始研读《黄帝内经》,这成为之后医学生涯的转折点。刘完素被《黄帝内经》的深奥理论吸引,日夜不辍地研读,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。从25岁到60岁,他整整用了35年的时间钻研《黄帝内经》,对原书已经爱到痴迷的程度,他为自己取字“守真”,自号“通玄处士”,后人认为“完素”“守真”的含义就是要完守《素问》之真。
定居河北河间后,刘完素声名日隆,医名甚至传到了朝廷中。当时,金章宗为了笼络人心,便请刘完素到朝中为官,但是刘完素三次拒绝了金章宗的邀请。刘完素大半生在河北各地云游行医,足迹遍及保定、文安等地,他扶危济困,活人无数。金章宗为表彰其医术与品德,特赐号“高尚先生”,这是很高的荣誉。
“寒”与“火”的对决
作为金元医家中的一杆大旗,刘完素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不仅是“河间学派”的首创者,也是“火热论”思想的创建者。
病机,是指疾病发生、发展、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。刘完素在深入研究《素问》病机学说的基础上,提出了自己对病机的认识,即:“察病机之要理,施品味之性用,然后明病之本焉。故治病不求其本,无以去脏之大患。”他认为,明察病机是“治病求本”的首要任务。由此,他认为《素问》中提出的十九条“病机”纲领过于言简意赅,难以完整地诠释病机。于是,刘完素结合“天人合一”的理论,采取“取类比象”的方法,将《素问》病机十九条所概括的症状由36种扩大到91种之多,并且对每种症状都进行了深入分析,详述不同病机的性质、转归、变化的规律,拓展了中医病机学说。在刘完素所论述的病机学说中,特别强调了“火热”致病的机理,他认为“火热”是引起多种疾病的病因,并因此提出了“六气皆从火化”和“五志过极皆为热病”两个著名的医学观点。
刘完素认为,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气都可以转化为火热之邪。如暑与火本身就属于火热之气,其余四气虽与火热不同,但通过“兼化”和“同化”都可以化生为火热之邪。如风善行数变,可以从阳化热;寒闭肌腠,可致阳郁化热;湿热相兼,可以从阳化热;燥为阴亏血少,可致内热从生。五志,指喜、怒、悲、思、恐五种情绪,过度的精神情志刺激会损伤五脏的功能,从而使五脏的气机不得条达,影响机体阴阳、气血和脏腑生理的平衡,造成气机郁结,郁久则从阳化热,致火热内生。无论外感和内伤疾病,“火热”都是它的主要病机。基于此,刘完素强调使用寒凉药物进行治疗,并且创制了一系列寒凉的治疗方法和方药。由此,后世称刘完素为“寒凉派”的创始人。
后人认为,刘完素之所以提出“火热论”,是与他生活的年代和地域息息相关的。刘完素生活在宋金对峙、社会动荡的年代,他亲历了战争、饥饿和灾荒,并且经历了由此而导致的多次热病流行。刘完素居住在北方,那里风土刚燥,北方人体质壮实,禀赋强悍又好食肉类,尤其北方在寒冷的冬季会取火保暖,室内外温差较大,久而久之,体内反而容易蕴积化热。当时的医家多选取宋代政府颁布的成药手册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的方剂予以治疗,其处方用药多偏于温燥,因此这些都是刘完素提出“火热论”的原因。刘完素善于在临床实践中细致观察,尊古而不泥古,对外感热病的认识独树一帜,他为金元时期各医家学术争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建立了良好的开端。
桃李满园傲河间
身为金元四大家之首,刘完素开创的“河间学派”门人弟子众多,既有亲炙门人,又有许多私淑弟子,可谓桃李满天下。
亲炙门人,就是亲身受到刘完素教诲和传授的学生。刘完素的亲炙门人有数十位,最早的弟子有穆大黄、董系、马宗素、荆山浮屠等人。其中,荆山浮屠是一位僧人,他的学生是罗知悌,而罗知悌的学生就是金元四大家中的朱震亨。朱震亨在吸收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提出“阳有余阴不足论”,将河间学说发扬光大。私淑弟子,就是没有得到刘完素的亲身教授,但敬仰并承传了他的学术并尊之为师的学生。刘完素的私淑弟子不计其数,其中,张从正是最有成就的一位,他在“火热论”的基础上提出了“攻邪论”,补充和完善了河间学派的观点。
河间学派的医学思想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大影响。首先,刘完素打破了自宋代以来,医学界滥用辛温之品的陈规,注重辨证论治,以火热为病机,开陈出新,开创了寒凉治法的先河;受火热理论的启发,明清时期医学家吴又可、叶天士、吴瑭、王孟英等,又发展了温病的治疗方法,使温热学说得到了长足发展,温病学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独立学科;至今,河间学派的影响力仍然历久弥坚,医学界仍然把河间学术思想作为重要的临床实践依据,从而指导临床治疗。
金承安五年(1200年),刘完素走完了人生的最后里程,享年90岁。因其生前信奉道教,人们用瓮葬的形式把他埋葬于故里,并树碑建祠表示纪念。现在,河间一代仍然保持着祭祀刘完素的习俗。保定市还建有刘守真庙,以供人们前来瞻仰。(甄雪燕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