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名著品中医之《红楼梦》 情深人不寿 ——《红楼梦》中的情志致病
浏览量:933 From:
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 Time:2021-12-29 14:23:56
读名著品中医之《红楼梦》
情深人不寿
——《红楼梦》中的情志致病
□ 唐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
引起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,而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忽略的一点就是情志致病。情志致病指中医所讲的“七情内伤”,“七情”即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志变化。如七情太过,突然、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,超越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调节能力,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、脏腑阴阳气血失调,直接导致或诱发多种疾病,有时还会影响病情发展与转归。
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回写道:五儿道:“虽如此说,我却性急等不得了。趁如今挑上来了,一则给我妈争口气,也不枉养我一场;二则添上月钱,家里又从容些;三则我的心开一开,只怕这病就好了……”
这里说的“心开一开,病就好了”,实际就是讲人体脏腑功能与情志活动关系密切。不同的情志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。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处处可见,有的人经常烦恼郁闷,感觉周身不舒服,一旦心结解开,就什么烦恼和病痛都统统不见了。
木克土饮食无味
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九回写道:那尤二姐原是个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人,如何经得这般磨折,不过受了一个月的暗气,便恹恹得了一病,四肢懒动,茶饭不进,渐次黄瘦下去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中说:“七情,人之常性,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,外形于肢体。”尤二姐这种长时间受暗气所伤,郁郁不得发的病证,会因肝气不畅,肝木克土,最终导致脾失健运。故而尤二姐表现出四肢懒动、茶饭不进,日渐黄瘦。中医认为,七情内伤最后都会伤及脾胃,因此,在工作强度高的现代社会,人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情绪。有的人性子急,凡事必争,常表现为遇事易情绪激动、面红目赤,稍有不顺就心态失衡。这种人也更容易生病。
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写道:至次日,便觉身体十分软弱,起来发晕,遂撑不住。请太医来,诊脉毕,遂立药案云:“看得少奶奶系心气不足,虚火乘脾,皆由忧劳所伤,以致嗜卧好眠,胃虚土弱,不思饮食。今聊用升阳养荣之剂。”
这里体现了七情内伤之“思则伤脾”。古人认为“思”发于脾,思虑过度,脾虚失养,脾气不升,伤神损脾,会导致气机郁结。而气机郁结阻滞,脾的运化无力,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职,便会出现不思饮食、脘腹胀满、嗜睡等症状。因此,太医所开的升阳养荣之剂,也是针对凤姐脾失健运、心脾气血两虚等病症的方子。
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三回写道:那王大夫诊了好一回儿,又换那只手也诊了,便同贾琏出来,到外间屋里坐下,说道:“六脉皆弦,因平日郁结所致。”……那王大夫便向紫鹃道:“这病时常应得头晕,减饮食,多梦,每到五更,必醒个几次。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,也必要动气,且多疑多惧……”紫鹃点点头儿,向贾琏道:“说的很是。”
王大夫给黛玉诊脉后,向贾琏说了她的病皆是平日肝郁所致。王大夫认为,黛玉六脉弦迟,素由积郁。心气已衰,肝邪偏旺;木气不能疏达,势必上侵脾土,饮食无味;甚至胜所不胜,肺金定受其殃。气不流精,凝而为痰;血随气涌,自然咳吐。理宜疏肝保肺,涵养心脾。姑拟黑逍遥以开其先,复用归肺固金以继其后。
现代社会人们的各种压力过大,很容易因情志不舒而导致肝气郁结,出现两胁胀满、右胁疼痛、乳房胀痛或肿块、少腹疼痛、痛经或经闭、失眠多梦等症。因此,在压力大的时候,大家一定要懂得调畅情志,对事放得下、看得开,保持一颗平常心,才能避免肝郁带来的各种身体问题。
病潇湘痴魂玉殒
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九回写道:宝玉欲将实言安慰,又恐黛玉生嗔,反添病症……那黛玉虽有贾母王夫人等怜恤,不过请医调治,只说黛玉常病,那里知他的心病……到半月之后,肠胃日薄,一日果然粥都不能吃了……一片疑心,竟成蛇影。一日竟是绝粒,粥也不喝,恹恹一息,垂毙殆尽。
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……思则气结。”故医者不能只看患者发病的表证。黛玉的心病一直是病因之一,而宝玉成婚则直接导致了她的情绪异常波动,从而病情加重,最终香消玉殒。
七情在健康管理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,且七情内伤是内因,可直接伤及脏腑,比外因损伤更为直接。古人尤为注重七情调整,今人也应重视调畅情志、舒畅气机。除了需要懂得怎么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自我调理,更要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内心与情绪,否则,就会像林妹妹一样,吃再多药,终至徒劳无功。
痴宝玉情深染恙
《红楼梦》第九十八回写道:到家,宝玉越加沉重,次日连起坐都不能了。日重一日,甚至汤水不进。薛姨妈等忙了手脚,各处遍请名医,皆不识病源。只有城外破寺中住着个穷医,姓毕,别号知庵的,诊得病源是悲喜激射,冷暖失调,饮食失时,忧忿滞中,正气壅闭:此内伤外感之症。
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悲则心系急,肺布叶举,而上焦不通,营卫不散,热气在中,故气消矣……思则心有所存,神有所归,正气留而不行,故气结矣。”悲则气消,思则气结。文中提到,毕姓大夫诊得宝玉的病是“悲喜激射,冷暖失调,饮食失时,忧忿滞中,正气壅闭:此内伤外感之症”。而宝玉确实是因黛玉去世而过哀郁闷,导致气机郁结阻滞,肺气耗伤,阴血暗耗,心神失养,脾运化无力,从而表现为意志消沉、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。
《红楼梦》第九十八回又写道:宝钗早知黛玉已死……故趁势说明,使其一痛决绝,神魂归一,庶可疗治……那大夫进来诊了脉,便道:“奇怪,这回脉气沉静,神安郁散,明日进调理的药,就可以望好了。”
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“微妙在脉,不可不察”,一个人“得神”还是“失神”,不仅可从面色、声息、体态上观察出来,也可从脉象上了解。身体发生病变,则气血运行受到影响,脉象就会产生变化,通过诊察脉象,可帮助推断病情与预后。故文中大夫帮宝玉诊脉之后,便知其心神已定,郁结已散,即大夫所言“脉气沉静,神安郁散”。
前文中,宝玉因黛玉去世而导致的精损、气亏、神衰,即中医所言“失神”。《灵枢·邪客》说:“心者,五脏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舍也,其脏坚固,邪弗能容也。容之则心伤,心伤则神去,神去则死矣。”意即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,心神受损又会波及其他脏腑。府里众人窥察到了宝玉的心病,皆恐加重其病情而避提黛玉去世一事,只有宝钗暗下针砭,将话说开,让宝玉直面黛玉去世的现实,令他痛得决绝,通过此番情志疏导而调理脏腑气机,使宝玉逐渐气机通畅,脾胃健运,气血化源充足,最终神魂归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