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名医像(56) 朱纯嘏
浏览量:23154 From:
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 Time:2022-01-02 14:17:14
中华民族名医像(56)
朱纯嘏
时间:2021-10-08 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:甄雪燕 梁永宣
作品由孙成河创作,李经纬题款,李俊峰提供。
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正月,清世祖驾崩,三天后不满8岁的玄烨继位,成为名传千古的康熙大帝。此前顺治皇帝心仪的继位人选是次子福全,而孝庄皇太后则比较倾向于三子玄烨。双方争执不下之际,顺治皇帝询问了在宫中当差多年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。汤若望以玄烨出过天花,已经获得终身免疫为由,说服顺治皇帝立玄烨为帝。由此可见天花在大清皇帝眼中的分量。
避暑山庄修建的初衷
天花,又称“痘疮”,是一种烈性传染病,早在清廷入关之际,统治者已经对天花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。入关以前,蒙古族和女真(满)族生活在寒冷的塞外,那里气温比较低,不利于天花的流行。但是,随着军事上的扩张,在南下过程中,蒙古族和女真族开始接触并感染天花。天花的高传染性与高死亡率很快便引起了蒙古人和满人的恐惧。1627年初,刚刚继任汗位的皇太极便提出:“倘遇时行痘疾,可令我未出痘之诸贝勒及蒙古未出痘之诸贝勒还。”要求在前线打仗、还没有得过天花的满蒙贵族将领,在天花流行的时候尽快撤回,以避免传染。这说明,当时满蒙统治者已经认识到天花的传染性,并且认识到得过天花的人会获得免疫,终生不会再感染。因此,蒙古人把得过天花的人称为“熟身”,没有得过天花的人称为“生身”。后金时期,满人还设置了专门的“避痘所”,在天花流行之际,对没有患天花的人进行隔离。
入关以后,天花依然对清朝的统治有着一定影响。一直以来,蒙古都是清廷最重要的同盟者,清廷一直优待蒙古的王公贵族,采用联姻亲善的安抚政策。每年,都会有很多蒙古王公贵族进京“朝魏”,但是,对中原地区天花的恐惧却成为这种政治交往的一大障碍。顺治皇帝就曾经下令,多年不接见来京的外藩首领,后来又规定没有得过天花的蒙古王公可以不用入京觐见皇上。在康熙皇帝统治时期,则采取了更为妥善的办法,在今天的河北围场县,设置了以“习武绥远”为目的的木兰围场,借围猎为由接见蒙古王公,以联络感情。此后便逐渐在现在的承德修建了行宫,也就是今天的承德避暑山庄,避暑山庄也成为清朝第二个行政中心。
草原上的皇家种痘师
修建避暑山庄虽然可以减少天花的传染,但并不是最佳方案。自幼得过天花的康熙皇帝自即位以来,便开始寻找更有效的防治天花的方法。由于江南地区气候湿暖,天花当时已经有过多次流行,人们不仅对这种传染病有着清晰的认识,民间还出现了人痘接种术来预防天花的发生。明末清初,江南的人痘接种术便已广泛流传,并且出现了专门的痘师,以接种人痘为生。
朱纯嘏就是一位专职种痘师。朱纯嘏,字玉堂,江西新建人。他少习举子业,后攻医术,擅长儿科,尤其对痘疹之证研读尤深。朱纯嘏很崇拜同是江西人的聂尚恒。聂尚恒原本为官,做过宁化县令,并且精通医理,著有《奇效医述》《医学源流》《活幼心法》《痘科慈航》等医书。朱纯嘏曾说过:“聂尚恒以乡进士出任宁化县令,卓有政声。惜当时以儒臣显,不列名医林。”他认为聂尚恒虽然一生为官,但更应该以医术著称于世。朱纯嘏学习并继承了聂尚恒《活幼心法》中有关痘疹的治法,又结合自身在临床实践中对痘疹的病因、病理、诊断、症状认识,撰写《痘疹定论》4卷,详细介绍了应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的方法。经过多年的实践,朱纯嘏接种人痘的技术日益长进,精湛的接种技术引起了宫廷的关注。
康熙十七年(1678年),皇太子出痘。在此期间,有个叫傅为格的候选知县,因为侍奉皇太子出痘有功,被升为武昌通判。康熙皇帝通过傅为格了解到,民间有种痘预防天花的医术。两年后,康熙皇帝再次把傅为格召入宫中,专门负责为皇子们种痘。此后,为了彰显皇帝对种痘的重视,太医院专门开设“种痘局”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为加强宫廷种痘的力量,康熙皇帝命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到江西寻求痘医,当时督粮道参政李月桂选中了技术精湛的朱纯嘏,通过试种考核后,朱纯嘏与陈天祥一起被调入太医院种痘局为皇室子孙种痘。不仅如此,康熙皇帝还派朱纯嘏到蒙古地区,专门为蒙古人种痘、医痘。朱纯嘏在大草原种痘20多年,不仅把人痘接种术推广至蒙古,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为了表示感谢,蒙古贵族给朱纯嘏赠送了很多礼物,包括蒙古盛产的马匹、皮毛等。康熙皇帝与王公大臣谈及此事时曾感慨说:“国初人多畏出痘,至朕得种痘方,诸子女及尔等子女,皆以种痘得无恙。”
传教士口中的中国人痘术
让康熙皇帝十分得意的种痘方到底是什么呢?康熙年间来华的法国传教士殷弘绪,在给神父杜赫德的信中提到,当时他从宫廷医生那里得到三个种痘方子,并加以详细介绍。这三个方子大同小异,都是让被接种的孩子人为感染轻型天花以获得免疫。首先,需要选种。找一个一岁至七岁,痘疹发得比较稀疏而没有任何恶性症状的孩子,在其发病的第13天或第14天时,当痘干瘪结痂后,痂皮掉落,把这些痂收集起来,晒干后盛放在瓷瓶里作为种苗。其次,小心接种。一种是用痂皮,中间夹一粒麝香,或者少量雄黄,用棉布包紧,塞进被接种者的鼻孔里;一种是将雅葱和甘草熏蒸过的痂皮放在蚕茧中,塞进鼻孔;一种是用温水把痂皮调稠状,放到一个棉布兜里,塞进鼻孔。另外,在种痘前还要仔细观察被接种者,一定要健康、强壮,没有任何疾病。接种前或接种后还要服用汤药调理。
从殷弘绪的描述中大致可以了解康熙时期,人痘接种术的主要方法。殷弘绪还将当时中国与英国的种痘法相互比较,认为“中国人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方法比英国式的接种疫苗更温和,危险性更小些。”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了解中国的人痘术后,也曾说过:“倘若我们在法国曾经实行种痘,或许会挽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。”(甄雪燕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