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由高明创作,李经纬题款,李俊峰提供。
宋代是本草发展史上较为繁盛的时期。北宋百余年间,政府主持编修了多部本草著作,如《开宝本草》《嘉祐补注神农本草》《本草图经》等,这些著作促使官修本草著作达到了高峰。除此之外,历史上有一人既非官员又非名士,以布衣之身,凭借一己之力编撰了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这部巨著,该书囊括了先贤的本草文献精华,在内容、文献、体例方面远超前人,对后世本草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就是蜀中医者唐慎微。
德术双馨性质朴
唐慎微(约1050—1120),字审元,四川蜀州晋原(今四川崇州)人。唐慎微不善言辞,但为人聪敏博学。他出身于医学世家,自幼便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成年后对历代方书有着深入的研究,善于解决临床中各种疑难杂症,疗效如神,远近闻名。元祐年间,唐慎微应蜀帅李端伯之招,迁居成都行医,成为当地名医。
唐慎微的同乡、翰林学士宇文虚中曾言:在自己的孩童时代,曾经听闻唐慎微为自己的先人、华阳名士宇文邦彦治疗风毒重症的事迹。唐慎微认为,宇文邦彦所患疾病很难根除,为绝后患,他留下手书一封,叮嘱宇文邦彦的家人在某年某月某日启封。神奇的是,到了启封的日子,宇文邦彦的旧病果然复发,家人打开尘封已久的书信,上面已经按照疾病的不同阶段写着应对的治法和方剂,共有三方:第一个方子治疗风毒再作,第二个方子治风毒攻注作疮疡,第三个方子治风毒上攻、气促欲作喘嗽。宇文邦彦按照书信依次服药,半月后病情就被控制住了。
这一段经历深深地印刻在宇文虚中的脑海里,后来他在为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撰写跋文时提及此事,以示对唐慎微的敬仰之情。
在临床中,唐慎微医术精湛,百无一失,诊断病症时胸有成竹,稍加片语便可直中要旨。他对自身医术十分自信,生性朴实耿直,在医学道路上不仅有着独特的诊疗风格,更具备高尚的医德。他对待患者不分贫富贵贱,一视同仁,凡有延请,不避寒暑,一律应诊。如遇穷人来诊,不取重酬,尽心尽力救治,深得当地人民爱戴。不仅如此,唐慎微的品德及才华也被官员敬佩和欣赏,尚书左丞蒲宗孟想以执政恩例,将其举荐为官,但他拒而不受,一心济世为民,可见他不为名利、超然脱俗的胸怀。在唐慎微的言传身教下,他的两个儿子及其女婿张宗说尽得真传,均成为蜀中名医。
广搜文献撰名著
唐慎微认真好学,求知心切,除了大量阅读经典医籍方书之外,还善于从经史子集、百家杂著中找寻本草相关记载。为了广泛涉猎医学资料,他还利用临床诊疗机会,向患者求教本草文献资料。其中,他对待士人尤为特殊,在诊病后常不取报酬,只求对方将名方秘录相赠。这一举动获得了文士们的响应和支持,他们在读书时凡是发现一味药名、一篇方论,都摘录给唐慎微。日积月累,在众人的帮助下,唐慎微开阔了眼界,收集了大量医药资料,为他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唐慎微有感于当时本草著作之弊端,不满足于收集各种验方秘籍,决心集各家所长,编撰一本系统论述本草的典籍。几经努力,唐慎微的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终于完成。这本书广收博采,引用各种书籍达200多种,包括经史、仙经、道书、百家之说等。全书31卷,共记载药物1746种,比宋代的官修本草增加药物628种,如灵砂、桑牛等皆为首次载入。该书各药后的附方共3000余首、方论共1000余条,开创了本草文献中以方证药、方药对照的体例。
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的每一味药均附有药图,描述了药物的采集、炮制方法、主治功能、服药食忌等。该书具有一套完备的著录体系,并按照时间顺序引用历代本草文献内容。唐慎微辑录古代文献时非常严谨,凡采录原文,均标明出处,还特地创设“墨盖子”作为新增加内容的标记,这部分内容占据全书较大篇幅,是对本草文献的重要补充。
更为可贵的是,唐慎微所引用的文献大部分已经亡佚,后人根据该书的记载,得以窥探亡佚医籍的部分内容。目前已有人从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辑佚、整理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《雷公炮炙论》《修事指南》《食疗本草》《药录》等著作,可见原书在保存珍贵本草文献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。李时珍赞其道:“蜀医唐慎微……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,垂之千古,不致沦没者,皆其功也。”
后续校订刊本众
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成书后,其学术价值获得了朝廷的认可,原书由朝廷屡派医官修订出版,并作为国家药典颁行于全国,在当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。
大观二年(1108年),杭州仁和县尉艾晟,受集贤孙公的委托,将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予以补充,增加了陈承《重广补注神农本草》的新说,更名为《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,作为官定本刊行。此后,该书进一步得到政府重视,宋徽宗认为这本书“实可垂济”,派医官曹孝忠等人再次校正,于政和六年(1116年)校成《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(1159年),医官王继先又奉命校定增补,定名为《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。该书在《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的基础上,“考名方五百余首,证舛错八千余字”校定而成。
不仅如此,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对当时私人撰写的本草著作也有着深远影响。南宋淳祐六年(1248年),陈衍将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节要改编成《宝庆折衷本草》。南宋理宗淳祐九年(1249年),平水晦明轩主人张存惠将寇宗奭《本草衍义》增附于曹孝忠校订的《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,更名为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。
一直到明代,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一书都是本草文献的准绳。李时珍编写《本草纲目》时也以此书作为蓝本之一,在收录药材及援引文献等方面多有借鉴和发挥。(黄英华 甄雪燕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