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关键词:百度百度百度

咨询热线:

023-6371-5737

健康中国
孙浩用外治法治小儿呼吸道感染
浏览量:7580    From: 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    Time:2024-01-04 12:08:04

孙浩用外治法治小儿呼吸道感染

时间:2023-12-27  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5版  作者:高军 时乐 朱明馨 周勤

 

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、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精通中医儿科、内科诸症,尤擅长儿科,多年来结合临床研究,创新辨证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多种疾病。现将孙浩用外治法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经验整理如下,以飨同道。

麻杏石甘汤加减灌肠治疗儿童肺炎喘嗽(风热、痰热证)

肺炎喘嗽是小儿常见肺系疾病之一,以发热、咳嗽、痰壅、气急、鼻煽为主要症状,重者涕泪俱闭、面色苍白发绀。

处方:生石膏100g,生麻黄15g,杏仁15g,甘草10g,金荞麦15g,鱼腥草15g。

上药先用凉水浸泡30分钟,共煎水100~150ml,武火煎沸,文火再煎10分钟即可,滤去药渣,倾入容器内,等药温降至38℃左右时,灌肠用。为了方便操作,便于推广,灌肠器械可用市售成人用20ml开塞露瓶。开塞露药液挤尽,用温开水洗净瓶子内壁,然后吸入待用药液,一人将患儿置于双腿上或者床上,操作者用左手拇指、食指分开患儿臀部,右手持开塞露瓶,在肛门周围滴几滴药液,然后将瓶管(至少2/3长度)轻快插入直肠,用力将药液挤入肛门,迅速拔出,捏住肛门,如此操作2遍,为1次治疗。操作完毕,捏紧患儿肛门约15~20分钟,1日4~5次。高热不退需对症处理。

按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《麻科活人全书》。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。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,风邪多夹热或夹寒为患,其中以风热多见;内因是小儿肺脏娇嫩,卫外不固,易为外邪所中。感受风邪,肺卫受侵,肺气郁闭,清肃之令不行,则出现发热、咳嗽、痰壅、气促、鼻煽等症。痰热是其病理产物,证多见痰热胶结,阻塞肺络。故小儿肺炎急性期以风热、痰热居多。治疗以开肺化痰、止咳平喘为主。

麻杏石甘汤,功在辛凉宣泄、清肺平喘。麻黄开宣肺气以平喘、开腠解表以散邪,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、辛散解肌以透邪。二药一辛温、一辛寒;一以宣肺为主,一以清肺为主,且都能透邪于外,二药合用,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。杏仁降肺气,助麻黄、石膏清肺平喘。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,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,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。四药合用,解表与清肺并用,以清为主;宣肺与降气结合,以宣为主。本方用生麻黄,取其宣肺而泄邪热之效,有“火郁发之”之义。金荞麦、鱼腥草常配伍使用,主治肺痈、肺热咳喘。本方特点在于重用石膏顿挫热势,以防传变。本方大寒,中病即止。

五味消毒饮加减灌肠治疗小儿乳蛾(急性扁桃体炎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)

小儿乳蛾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畏寒、咽痛明显且吞咽时加重、唾液增多等,严重者可出现张嘴困难。查体见扁桃体红肿,表面可见淡黄色或白色的脓点,下颌淋巴结肿大。有时幼儿可出现高热而引起惊厥。

处方:蒲公英10g,半枝莲10g,紫花地丁10g,连翘6g,金银花10g,山豆根10g,板蓝根10g,甘草6g。煎药法和灌肠法同上。

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、急性扁桃体炎,中医称之为急乳蛾。《疮科心得集》云:“夫风温客热,首先犯肺,化火循经,上逆入络结聚咽喉,肿如蚕蛾,故名喉蛾。”《严氏济生方·咽喉门》云:“多食炙爆,过饮热酒,致胸膈壅滞,热毒之气不得宣泄,咽喉为之病焉。……皆风热毒气之所致耳。”本病的基本病机是热毒内蕴,搏结于喉核,灼腐肌膜,以致喉核肿大并见腐物脓液。所以急乳蛾与外科痈疮疖肿有相同的病机,治疗以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为法。

本方(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金银花、山豆根、板蓝根、甘草、半枝莲、连翘)化裁于五味消毒饮。金银花、连翘相配以清热解毒散结,可解中、上焦之热结;蒲公英、紫花地丁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,为痈疮疖毒之圣药;蒲公英能利水通淋,泻下焦湿热,与紫花地丁相配善清血分之热结;山豆根、半枝莲皆可治疗治咽喉肿痛,而山豆根为治疗咽喉疼痛之要药;大青叶可清热解毒,《本草纲目》载其“主热毒痢,黄疸,喉痹,丹毒”。小儿脾常不足,苦寒之药易伤脾胃,故加用甘草以和药性。

祛暑散热汤沐浴治疗小儿感冒(风热或风热夹湿及暑湿外感)

风热感冒多见于夏季,症常见发热重、微恶风、头胀痛、有汗、咽喉红肿疼痛、咳嗽、痰黏、黄涕、口渴喜饮、舌边尖红、苔薄白或微黄。夏季暑热之邪较甚,暑多夹湿,热势缠绵,症见困倦思睡、恶心欲吐、舌苔厚腻等。

处方:鲜藿香、香薷、薄荷、浮萍各150g(如无鲜品,干者亦可,各30g),大豆卷50g,大青叶30g,鲜竹叶50片(为1次量)。

上药共煎水2000~2500毫升,煎沸即可,滤去药渣,倾入盆内,等水温降至40℃左右时,脱去小儿衣服,置小儿于水中,半仰卧,频频用手带水在小儿腋下、胸、背、手足心等部位抚摩。约10~15分钟后,将小儿抱起,揩干身体,隔3个小时后再按前法操作1次,3次为1个疗程。如发热不退,则另作他治。运用本法前后,均须饮银花露、荷叶露,或口服补液盐、10%葡萄糖盐水(任选1种),但均须加温,不宜冷服。

按炎夏为暑热邪气及暑湿交蒸之令,最易伤人。小儿为“稚阴稚阳”之体,肺虚脾弱,抗暑御湿的能力均较差,故多夹湿为患。夏令无论风热或夹暑,或夹湿,但见发热无汗者,均应解表,即祛暑散湿也,若表热炽甚、汗闭肤干者,更须发汗祛暑,此即《黄帝内经》所谓“体若燔炭,汗出而散”之义。若外感并发泄泻,肺为暑郁,脾受湿困,则须表里同治。

本方为孙浩自拟方,方中所取鲜藿香、香薷、薄荷、浮萍、大豆卷,皆为当令祛暑散热解表之药,用以轻宣肺气、开发腠理,使暑(热)湿之邪从汗而解。其中浮萍一味,功专解表行水,李时珍谓:“其性轻浮,入肺经,达皮肤,所以能发扬邪汗也。”暑(热)为阳邪,用之最当。大青叶、竹叶有解毒、清心、利水的功效。全方以辛散为主,温凉合用,药性平和,用于外治,其效与内服药相同。用药物外治,简便安全,“无禁制,无窒碍,无牵掣,无沾滞”(《理瀹骈文》)之虑,家长患儿均能接受。在运用本法前后,必须口服补液,以防高热伤阴,汗出脱水。

补中益气汤加减浸手泡脚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(脾肺气虚证)

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见于6个月至6岁的小儿。临床表现为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感冒、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。主要症状为反复感冒、恶寒、不耐寒凉、汗多、面色萎黄、咳嗽、厌食、腹泻、肌瘦或虚胖、腹胀、脉细弱。

处方:黄芪20g,白术20g,升麻10g,柴胡10g,陈皮20g,桂枝20g,甘草10g,当归20g。1日1剂。

每剂煎500~600ml,倒入盆内,等水温适中后,将患儿双手放入盆内浸泡,约10~15分钟,浸后把双手揩干,再把药汁加热,按照前法浸泡双足,4个小时后将原方再煎1次,按照前法再浸双手、双足,连用60天。

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在一段时间内屡感外邪,往复不已。《诸病源候论》云:“复者,谓复病如初也。此由经络尚虚,血气未实,更致于病耳。”《证治汇补·伤风》云:“有平昔元气虚弱,表腠疏松,略有不慎,即显风证者,此表里两因之虚证也。”中医典籍中无此病名,历代医家据其症状用多种病名来描述此病。急性感染期,根据其症状或病位不同,分属于“感冒”“乳蛾”“喉痹”“外感咳嗽”“肺炎喘嗽”等范畴。缓解期,根据其临床症状,可归属于“自汗”“虚证”“内伤咳嗽”等范畴。

本方来源于补中益气汤。方中黄芪味甘,微温,入脾肺经,功在补中益气、升阳固表;炙甘草、白术补气健脾;当归养血和营,助黄芪补气养血;陈皮理气和胃,使诸药补而不滞;升麻、柴胡升举阳气。本方最妙之处在于桂枝,《本经疏证》载:“能利关节,温经通脉……盖其用之道有六:曰和营,曰通阳,曰利水,曰下气,曰行瘀,曰补中。”桂枝配黄芪补益气虚,桂枝配当归主治血虚寒滞,桂枝配甘草可温助心阳。诸药合用,共奏补气健脾、温阳固表之功。(高军 时乐 朱明馨 周勤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)
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